闭店侵害消费行为消费会中国者协职业者合益警惕法权
发布时间:2025-05-14 00:14:38 作者:o 点击:25691 【 字体:大 中 小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任震宇)今年以来,中国者协早教、消费健身等预付式消费领域出现的警害消合法“职业闭店人”侵害消费者权益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9月9日,惕职中国消费者协会揭露“职业闭店人”的业闭惯用套路,呼吁警惕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店行
中消协指出,为侵“职业闭店人”是权益指专门为经营不善尤其是采取预付费经营模式的经营者策划闭店方案、实施闭店行为,中国者协并处理经营者遗留维权纠纷的消费群体。“职业闭店人”的警害消合法一般操作是,在明知经营不善即将关门的惕职情况下,联合经营者开展低价促销充值,业闭吸收更多预付资金并挪用转移;再将原来的店行法定代表人变更为其他没有实际偿债能力的人,使原法定代表人“套现走人”,为侵脱离原法律关系;最后,一夜之间关门歇业,原经营者失联不见,由职业闭店人接手消费投诉、各类诉讼等事项。职业闭店行为多发生在预付式消费领域,目的是帮助经营者套走预付消费资金,逃避法律责任,降低向消费者承担责任的成本和风险。
为防范职业闭店行为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中消协提醒消费者,预付式消费需谨慎决定、量力而行。消费前,建议消费者面对促销尤其是预付式消费促销保持理性,先评估真实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能力,再结合商家信誉、商品服务质量等信息货比三家,谨慎决定,不要因贪图优惠而冲动消费。
在进行预付式消费时,务必签署书面合同。消费中,建议消费者要求经营者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提供书面合同,仔细审阅商品服务的具体内容、价款费用、预付款退还方式、违约责任等合同核心条款,尽量避免一次性大额充值,妥善留存发票、收据、与经营者沟通记录等凭证。
如果遇到闭店操作,要先留证再投诉。消费后,如果发现商家停业、关门、跑路、失联并且具有职业闭店行为特征,建议消费者收集相关证据,向消费者组织或者有关行政部门投诉。如果遭遇商家闭店前恶意促销圈钱涉嫌诈骗,建议消费者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必要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向人民法院起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责任编辑:温馨宁

猜你喜欢

春节期间我市智慧停车项目免费


沪指创年内新高涨0.33% 雄安新区概念股领涨


跷跷板效应失灵 美元指数“腿软”有色金属“脸绿”


两市翻红沪指涨0.07% 雄安板块再崛起


沪指午后震荡回落跌0.14% 通信设备板块走强


两市低迷沪指跌0.56% 话题缺失成交量萎缩


两市普涨沪指涨0.87% 多板块喜大普奔


尾盘跳水沪指跌0.46% 雄安概念股现跌停潮


我市顺利完成安徽省内首次智能网联汽车市级公开道路调试


102万撬动43亿 “汇垠系”杠杆收购A股迷踪


行业回暖+去年基数低 860家上市公司首季业绩预喜


IPO发审提速与强监管并举 规范性成关键指标


高考倒计时10天,这些新变化要注意!


两市月线收阳 沪指上半年涨2.86%


民生银行市净率创新低 银行股“春天”仍需等待


减持新规效果图:7日净增持超15亿 A股“高考”超常发挥


国家医保局印发《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机构定点管理办法》


新三板企业摘牌潮来袭


A股分红季:“抢红包”收益满满


一周内四地发文整顿“现金贷”


市审计局以高质量审计护航乡村全面振兴_


90%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已无需证监会审批


沪指涨0.09%创指反弹涨逾1% 次新股领涨


个税优惠健康险 7月1日全国推开
